冷 暖 王景魁
  2014年秋季開學,祁陽縣職業中專計劃招生2000人,但僅開學第一天,就有2200人報名入校,學校不得不臨時追加600個招生名額,並迅速通過電視臺、手機短信平臺等途徑發佈緊急公告,告知學生本年度學校已停止招生。在很多職業學校正為生源發愁的時候,祁陽縣職業中專再一次因為學生太多而備感壓力。是什麼使祁陽縣職業中專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?背後都有哪些奧秘?讓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這所學校。
  課程鮮活
  註重實效
  作為培養中等技能人才的職業學校,祁陽縣職業中專把“以教育培育內在素質,以實踐培養外在技能”的辦學理念為根本基點,設置了融技能培養和思想教育於一體的課程體系,構建了一套與中等職業教育相適應的德育滲透模式和考核機制,使課堂主陣地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。
  德育課是中職學校專門進行思想教育的課程,重在教育學生如何做事、做人,為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公民和職業人做準備。學校首先按照“貼近生活、貼近學生、生動有趣、註重實效”的十六字方針,組織精銳力量自己編寫教材。為保證教學案例的鮮活性和時效性,教研組還會根據社會熱點和最新時政隨時補充和調整新內容。馬雲、潘石屹、釋永信等創業的經典案例常被用來激勵學生,“老人摔倒扶不扶”、“網絡理財”等熱點話題常被結合到教學中,“變形計”、“職來職往”等教育性、針對性強的綜藝節目也會隨時引入德育課堂。
  職業學校的專業課重在培養學生實踐操作技能,文字內容少、老師講得少,但祁陽縣職業中專照樣把德育滲透進了各個環節和每一個細節。上專業課的時候,學生之間普遍不稱呼姓名,而是“××長”、“××經理”,這是因為學校採取了多種與企業接軌,又深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機制。小組合作是一種最基本的模式,把全班學生按照一定規律合理搭配,分成若干個合作小組,每個組建立自己的制度章程和小組文化,組內實行組長輪換制,定期進行組內和各組之間的競賽和評比,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進取精神、協作精神和合作意識。虛擬工資制、公司化管理制是一種更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機制。班委會、團委會按照公司管理模式設置,實行競聘上崗和優勝劣汰制,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模擬考核卡和工資卡,課內外的各種表現都會相應進行體現,使學生提前適應企業管理流程和方式,強化紀律意識、服從意識、時間觀念,增強對生產質量、效益等要素的認識。在臨近學生外出頂崗實習之前,學校還會特意安排學生進校辦工廠、附近的合作辦學企業進行“兩班倒、三班倒”的適應性訓練,幫助剋服吃苦精神差、抗壓能力弱的普遍性弱點,為提前適應企業管理和勞動強度,過渡為真正的職業人打下良好基礎。
  入門教育
  別開生面
  鐘端陽校長上任之初,就相當重視新生入學第一個月的教育工作,提出了“首月效力”的育人概念和硬性標準,明確指出:“學生行不行,一個月影響一生;教師行不行,一個月給學校交答卷;學校行不行,一個月贏得家長信任”。圍繞這一理念,學校在第一個月不以課堂教學為主,而是設置了包括理想教育、禮儀訓練、校規普及、軍事訓練等形式豐富、富有成效的教育類活動,然後集中到月末的會操表演統一檢驗,作為考核相關處室及班級工作成效的第一關,使重點力量全部走上教育第一線,全天候圍著學生轉。到會操表演的那天,你會發現它仿佛就像一場令人嘆服的教育盛宴。2000多名新入學的學生,進校時頭髮千姿百態、服裝千奇百怪的現象消失得無影無蹤,每一個學生所呈現出來的端莊大方、精神抖擻和彬彬有禮讓人感覺那麼舒服、悅目。幾十支隊伍,每一支都動作整齊劃一、聲音鏗鏘洪亮、氣勢磅礴威武、紀律嚴明有序,看不出任何“差生”痕跡。整個活動結束以後,操場上不會留下半片垃圾、紙屑。確鑿的事實見證了短短一個月內,所謂的“差生”、“問題學生”可以完成怎樣的蛻變。
  令人振奮的還有升旗儀式。學生不只是靜觀和感受,而是全部成了參與者。威武搶眼的國旗班、整齊鏗鏘的護旗隊、標準大氣的鼓樂隊,以及主持人、國旗下講話的代表,全都是學生。尤其讓人震撼的是最後環節的宣誓儀式,在主持人的領誓下,6000多名學生集體宣讀學校誓言,那種衝擊和震撼使旁觀者都備感振奮。
  人文管理
  貼心暖人
  高大的個頭、斯文的外表、溫和的話語,這是祁陽職業中專主管學生工作的副校長袁永紅給人的第一印象。由於長期的打磨和浸潤,使得袁永紅和他帶領的一幫青年小伙,有著與性別、年齡極不相稱的超強耐心和細膩,被大家戲稱為“年輕的男婆婆”。
  “我們面對的是職業學校學生,如果一味剛性或強硬,動不動就採取勸退、開除等極端手段的話,既是對學校的不負責,也是對社會不負責的表現,因此我們必須要有一張‘婆婆嘴’”。這是袁永紅跟學生管理人員說得最多的一句話。他將學生處、團委會以及相關管理人員進行科學、嚴密的分工,建立一整套運作和考核機制,確保事事有人管、時時有人管、處處有人管,形成了一張全方位覆蓋、全過程滲透的人文管理網。即使是深夜,偶然講小話的學生也會可能馬上被人輕輕拍拍肩膀提醒。每天天不亮,從宿舍到操場,所有需要維持秩序的地方,必定有相應的管理人員早早在場。每次放假、上學,從校門口到各主要路口,他們堅持到迎送完最後一個學生。他們是公認睡眠最少、假日最少的人,也是公認耐心最好的人。學校統一印製了專門的學生管理日誌本,每個學生的基本信息、家庭情況、談話記錄都詳細記錄在冊。隨手打開一本瀏覽,發現有的學生一學期就談話幾十次,而且字裡行間透露出來的細膩、溫馨,方法與藝術,連旁人看了都能感覺浸透紙背的是無限愛心和細心。
  “在我們學校,知名度最高的不是我,而是‘知心大姐’和‘知心大哥’。”校長鐘端陽開門見山地說,“因為他們既是學生欽佩的能人,又是與學生零距離的‘潮人’,除了通過書信、面談等方式跟學生保持溝通,還能玩轉微博、微信,通過學生喜歡的新潮方式保持有效聯繫,擁有相當多的粉絲,很多學生畢業以後甚至還經常向他們咨詢、尋求幫助。”說罷,鐘校長隨手打開了“知心大姐”黃甜老師的騰訊微博頁面,“甜甜的靜候”幾個溫暖的大字格外顯眼,足足一百多個頁面,無論是學生的留言、家長的圍觀,還是老師的回覆,字裡行間流露出來的信任、溫情,似乎能讓人從電腦屏上讀出“甘甜”味來。“在信息化時代,要保持與學生無障礙溝通,也必須充分利用信息化這一手段”,當我們還停留在黃甜老師微博意境中時,鐘校長又繼續說道,“我們要求心理咨詢教師、班主任等骨幹成員,都要開通信息化的交流方式,並對與學生互動情況進行定期檢查,使德育效果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改變。”是呀,澆花要澆根,育人要育根,如此貼近學生心靈,怎麼可能不出效果呢。
  文化浸潤
  濡染性靈
  鮮活課程、入門教育、人文管理、細節育人構成了祁陽縣職業中專獨特而濃厚的文化氣息,像無形的磁場給學生以無限的正能量。正是因為抓住了文化育人這個根本,與眾不同的教育力、改造力就像源頭活水,滋潤著祁陽縣職業中專這塊沃土,伴隨一屆又一屆學生成功走上社會,綻放在珠三角、長三角各地。
  獨特的地理位置賦予了祁陽縣職業中專得天獨厚的辦學環境。她前臨文化旅游勝地、國家四大碑林之一的浯溪公園,背靠有幾十家新興企業的縣經濟開發區。學校以敏銳的辦學理念實行開門辦學,將難得的區域優勢融進學校教學,形成了“園中校、校中廠”的大文化格局。旅游、美妝專業每年都要到浯溪公園進行幾次臨戰實訓,機電、數控、電工等其他專業則都可以隨時到就近的企業進行觀摩、實習,身臨其境感受企業文化,對學生提前適應企業環境,培養良好的職業精神、操作習慣等具有獨到的促進作用。
  身處祁陽縣職業中專的實訓室,你會恍若置身於企業的生產車間,因為它的整體設置完全是按照企業環境和文化來構建的。相應專業的生產流程、質量檢驗標準、優秀作品展示、歷屆校友楷模等佈置在最顯眼的位置,車床、機器的擺放都儘量按照企業的實際狀況來設置,實訓老師以實際生產的標準、流程進行管理和考核。仿真的企業環境,實戰的生產氣氛無形中是對學生一種非常好的熏陶和激勵,極大地提高了實訓效果。不管什麼專業,進校一年之後大部分學生就能達到一般工人的熟練程度,第二學年就可以以班為單位進行獨立的實踐作品展覽。一些原來對職業教育有誤區的家長,在看到自己子女加工生產出來的工件或設計的作品之後,內心喜不自禁,轉而自覺為學校代言,為職業教育作宣傳。每到學生外出頂崗實習的時候,長三角、珠三角等地的知名企業擠破了門檻,想盡各種辦法要從學校多爭取名額。
  2012年,學校啟動了國家改革發展示範校的申報工作,借這一重大契機,學校高瞻遠矚、有所突出地又將文化建設作為一個重點,對整個校園的物質文化重新進行了一次整體規劃,從中心廣場到各個角落,都進行了精心設計。雖然整個校園相當於換了一層皮膚,但辦學精神和文化精髓卻得到了更好的彰顯。原有的文化傳統得到了很好保留,新改造的文化設施賞心悅目,校園的每株植物、每個元素,似乎都充滿了可以說話的文化力量,流淌著一種和諧、昂揚向上的生命力量。
  “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”、“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”、“湖南省文明單位”在祁陽縣職業中專的榮譽室,掛滿了這些榮譽牌匾。
  “榮譽代表過去,我們更在乎的是學生是否真正學到了知識,學到了謀生的本領。”校長鐘端陽語重心長地說,“我希望我們這所學校,能為家長排憂解難,能讓學生學有所長,能為社會和諧穩定作出應有的貢獻!”
  我們衷心祝願祁陽職業中專紅紅火火,再創輝煌!譜寫職教新篇章。  (原標題:職教園地一奇葩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axhd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